以組織振興“引擎”,助鄉村振興“提速”
劉振元
走,到鄉村去!4月21日,我市吹響“萬雁入鄉”集結號,動員干部人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衡陽市農業科學院積極響應號召,選派年輕干部奔赴鄉村大地。
在耒陽市東湖圩鎮上石羔村、常寧市柏坊鎮新柏村、耒陽市龍塘鎮,該院的3名“80后”駐村干部正揮灑著汗水,以火熱的青春“深耕”基層一線,探索“黨建+振興”新模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用新技術、新理念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李維:上石羔村的科技“新農人”
“他是上面派來的技術型人才,比我們還是要強一點。”駐村沒多久,煙草種植大戶譚圣皇就對李維豎起了大拇指。
李維是衡陽市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所副所長,今年4月來到耒陽市東湖圩鎮上石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烤煙是上石羔村的重要產業,該村共有煙田面積450多畝。如何節約烤煙成本,提高烤煙質量?是擺在李維面前的第一道難題。通過多次實踐,李維改造了5個烤房,減低熱能損耗,提高熱循環效率,節約了15%的煤用量。
“每個烤房可節約直接成本1000元,我們村一共有40個烤房,如果全部更換一年就可以節約成本4萬元。”李維算了一筆細賬。他務實的作風,迅速得到村民的認可。煙葉種植遇到問題,村民都愛找這位剛來的年輕“高材生”。
除了烤煙,油茶也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上石羔村有油茶林面積2000多畝,其中老油茶林居多,掛果率、出油率都比較低。針對這一情況,李維帶領村民開展油茶低產林改造,開發林下經濟作物,推動老油茶林套種中藥材草珊瑚,新油茶林套種中藥材玉竹。下一步,李維計劃延伸產業鏈條,利用油茶副產物加工日化用品,打造東湖圩鎮公用品牌,提升油茶的經濟價值。
到任以來,李維還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工作。在他的牽線搭橋下,衡陽市農業科學院機關二支部與上石羔村黨支部共建結對幫扶平臺,引薦優秀黨員進村講黨課、傳經驗,增強該村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以組織振興促進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唐利平:新柏村的農業種植“專家”
從衡陽市農業科學院油料所的一名科研人員轉變為常寧市柏坊鎮新柏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唐利平坦言,角色轉換后壓力很大,感到肩負沉甸甸的責任。
湘蓮是新柏村的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2800余畝,年產值約1125萬元,可解決300人就業。得知村里來了一位農業專家,湘蓮種植大戶胡永強連忙把“唐書記”找來,問診把脈。
“加入飛防助劑可以控制霧滴保持不變,提高藥效。”唐利平發現,該村湘蓮飛防藥劑噴灑效果仍有提升空間,立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出問題。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駐村兩個多月以來,唐利平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田間地頭,了解鄉村實況。根據新柏村的自然條件,衡陽市農業科學院為村里引進紅纓子高粱種植。
今年5月初,村民肖國法流轉拋荒旱地,試種紅纓子高粱,誰知碰上持續降雨天氣,出苗率只有60%。“機械翻耕完,采用人工點播以后再覆土,能提高出苗率。”唐利平及時為肖國法“支招”。目前,新柏村200畝紅纓子高粱抽穗整齊,豐收在望。
作為該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如何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直是唐利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到新柏村后,唐利平同“村兩委”全面推行“屋場黨建+五個到戶”工作機制,按照“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要求,組建了4個屋場黨小組和1支黨員工作隊,推動黨員走村入戶,打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最后1公里”。
劉紹杰:龍塘鎮的茶產業品牌“帶頭人”
劉紹杰是衡陽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是一位擁有10年黨齡的年輕人。
“我不是這一批的駐村第一書記。”劉紹杰向記者介紹,他是今年3月由衡陽市委組織部派駐耒陽市龍塘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主要工作是協助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分管鄉村振興工作。
村黨組織給力,發展的精氣神就足。強基固本、建強村黨組織是擺在劉紹杰面前的首要任務。到任以來,劉紹杰奔赴各村開展冬春訓黨課宣講,以茶葉栽培、加工和銷售技巧為主題,對全村黨員和部分群眾開展理論和實操培訓,提高茶企茶農的茶葉生產水平,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龍塘鎮“江頭貢茶”產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期”,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是劉紹杰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剛下基層,劉紹杰就對龍塘鎮各產茶村、茶企和茶農進行全面調研。
“茶企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談及調研情況,劉紹杰表示,龍塘鎮茶葉產業發展目前總體仍呈現出“小、散、弱”的格局,整體競爭力并不強。龍塘鎮有5個產茶村,成規模的茶企共13家,但每家茶企栽培的茶葉品種都不一樣。
近年來,茶葉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愈加凸顯。劉紹杰表示,讓龍塘鎮茶企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出山”,在當下尤為重要。目前,劉紹杰正在對“江頭貢茶”栽培和綠茶加工團隊標準工作制定進行全面推動。
走,到鄉村去!4月21日,我市吹響“萬雁入鄉”集結號,動員干部人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衡陽市農業科學院積極響應號召,選派年輕干部奔赴鄉村大地。
在耒陽市東湖圩鎮上石羔村、常寧市柏坊鎮新柏村、耒陽市龍塘鎮,該院的3名“80后”駐村干部正揮灑著汗水,以火熱的青春“深耕”基層一線,探索“黨建+振興”新模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用新技術、新理念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李維:上石羔村的科技“新農人”
“他是上面派來的技術型人才,比我們還是要強一點。”駐村沒多久,煙草種植大戶譚圣皇就對李維豎起了大拇指。
李維是衡陽市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所副所長,今年4月來到耒陽市東湖圩鎮上石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烤煙是上石羔村的重要產業,該村共有煙田面積450多畝。如何節約烤煙成本,提高烤煙質量?是擺在李維面前的第一道難題。通過多次實踐,李維改造了5個烤房,減低熱能損耗,提高熱循環效率,節約了15%的煤用量。
“每個烤房可節約直接成本1000元,我們村一共有40個烤房,如果全部更換一年就可以節約成本4萬元。”李維算了一筆細賬。他務實的作風,迅速得到村民的認可。煙葉種植遇到問題,村民都愛找這位剛來的年輕“高材生”。
除了烤煙,油茶也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上石羔村有油茶林面積2000多畝,其中老油茶林居多,掛果率、出油率都比較低。針對這一情況,李維帶領村民開展油茶低產林改造,開發林下經濟作物,推動老油茶林套種中藥材草珊瑚,新油茶林套種中藥材玉竹。下一步,李維計劃延伸產業鏈條,利用油茶副產物加工日化用品,打造東湖圩鎮公用品牌,提升油茶的經濟價值。
到任以來,李維還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工作。在他的牽線搭橋下,衡陽市農業科學院機關二支部與上石羔村黨支部共建結對幫扶平臺,引薦優秀黨員進村講黨課、傳經驗,增強該村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以組織振興促進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唐利平:新柏村的農業種植“專家”
從衡陽市農業科學院油料所的一名科研人員轉變為常寧市柏坊鎮新柏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唐利平坦言,角色轉換后壓力很大,感到肩負沉甸甸的責任。
湘蓮是新柏村的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2800余畝,年產值約1125萬元,可解決300人就業。得知村里來了一位農業專家,湘蓮種植大戶胡永強連忙把“唐書記”找來,問診把脈。
“加入飛防助劑可以控制霧滴保持不變,提高藥效。”唐利平發現,該村湘蓮飛防藥劑噴灑效果仍有提升空間,立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出問題。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駐村兩個多月以來,唐利平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田間地頭,了解鄉村實況。根據新柏村的自然條件,衡陽市農業科學院為村里引進紅纓子高粱種植。
今年5月初,村民肖國法流轉拋荒旱地,試種紅纓子高粱,誰知碰上持續降雨天氣,出苗率只有60%。“機械翻耕完,采用人工點播以后再覆土,能提高出苗率。”唐利平及時為肖國法“支招”。目前,新柏村200畝紅纓子高粱抽穗整齊,豐收在望。
作為該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如何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直是唐利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到新柏村后,唐利平同“村兩委”全面推行“屋場黨建+五個到戶”工作機制,按照“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要求,組建了4個屋場黨小組和1支黨員工作隊,推動黨員走村入戶,打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最后1公里”。
劉紹杰:龍塘鎮的茶產業品牌“帶頭人”
劉紹杰是衡陽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是一位擁有10年黨齡的年輕人。
“我不是這一批的駐村第一書記。”劉紹杰向記者介紹,他是今年3月由衡陽市委組織部派駐耒陽市龍塘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主要工作是協助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分管鄉村振興工作。
村黨組織給力,發展的精氣神就足。強基固本、建強村黨組織是擺在劉紹杰面前的首要任務。到任以來,劉紹杰奔赴各村開展冬春訓黨課宣講,以茶葉栽培、加工和銷售技巧為主題,對全村黨員和部分群眾開展理論和實操培訓,提高茶企茶農的茶葉生產水平,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龍塘鎮“江頭貢茶”產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期”,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是劉紹杰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剛下基層,劉紹杰就對龍塘鎮各產茶村、茶企和茶農進行全面調研。
“茶企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談及調研情況,劉紹杰表示,龍塘鎮茶葉產業發展目前總體仍呈現出“小、散、弱”的格局,整體競爭力并不強。龍塘鎮有5個產茶村,成規模的茶企共13家,但每家茶企栽培的茶葉品種都不一樣。
近年來,茶葉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愈加凸顯。劉紹杰表示,讓龍塘鎮茶企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出山”,在當下尤為重要。目前,劉紹杰正在對“江頭貢茶”栽培和綠茶加工團隊標準工作制定進行全面推動。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