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農村路之清花灣路——大道寬闊現巨變,宜居田園入畫圖





蜿蜒逶迤的蒸水河流經西渡鎮新橋村時,寫意地拐了一個彎,與清花河在此交匯。這片區域也因此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清花灣。對新橋村村民來說,生活在清花灣片區就是夢想中的田園生活----古風寫意般的田園生活、家門口就業、年收入增加、項目紛至沓來。
但村支書李欽華心里更清楚,這是因為清花灣路提質改造升級帶來的良好路域環境和便捷交通區位優勢,才讓新橋村及所在的清花灣片區逐漸發展成衡陽市及周邊炙手可熱的休閑娛樂旅游區及農業觀光區。
以路為基,成就宜居田園生活
清花灣路位于衡陽縣西渡鎮西南端,起點位置在與S336線交會處,從此處出發,一路可見小別墅、小花壇分布道路旁,路面寬敞油亮,苗木錯落有致,頗有別墅小區的雛形。清花灣路縱貫豆陂村、振興村、新橋村、青里村,沿路有剛直塔、七孔橋、清花古渡、親果樂園等旅游休閑點,這些網紅坐標讓清花灣路貫穿的清花灣片區成功蛻變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點。不僅如此,道路全部實現油化亮化,進出暢通,去往縣城僅需10分鐘車程,距離衡陽市區也只有20分鐘車程,對于當地村民來說,愜意舒適的鄉村生活不過如此。
依托暢通的道路基礎,清花灣片區引進了特色農業、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實現了“把農民增收的路子鋪到家門口、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子修到家門口、把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路子通到家門口”的目標。
和新橋村同樣受益的,還有毗鄰的豆陂村。豆陂村村支部書記何國平介紹,豆陂村是衡陽縣的“鄉村振興先行先試”試點村,農村公路近幾年發生了根本性改觀,也為村經濟發展翻開了新篇章。“原來的村道只有3米寬,現在加寬到了7米,改善了交通,引來了項目,帶動了老百姓就業,增加了經濟收入。”何國平細數交通環境改善給村里帶來的變化----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只有七八萬元,到去年已經突破20萬元。
湖南九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清花灣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投資方。該公司于2017年開始在豆陂村投資,起初只投資了300畝特色水果基地,自從清花灣路升級改造后,公司在水果基地項目上追加投資并擴大至600畝面積,之后又陸續投資了康養中心、親果樂園等項目,目前還有商業步行街、民宿等在建項目......公司不斷擴大投資,旗下的親果樂園負責人劉蘭認為這是必然趨勢:打通了交通要塞,滿足了游客的出行需求,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加上本身具備的歷史文化資源,項目讓投資方得利、讓村民得利,企業也在良好的投資環境中找到了發展壯大的路徑。
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則是實實在在的收入變化。企業為鄉村旅游開發及發展注入資金與技術,鄉村旅游主要參與者與受益者,參與經營分紅、培訓旅游就業及創業。以豆陂村為例,項目帶動大約200名村民就業,去年的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
以路為媒,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本
隨著鄉村振興的春風拂面而來,清花灣片區的古風鄉韻、小橋流水都被賦予現代生態田園的元素。如何助力挖掘清花灣片區的農旅及歷史文化資源,當地黨委政府深知交通條件的至關重要性,著力在道路提質上下功夫,把“四好”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近幾年,衡陽縣對清花灣路累計完成投資1000萬元,交通附屬設施、公交設施和其他相關服務設施齊全,完善了道路養護及管理制度,并發展穩定了一批以路政員、監管員、護路員為主的農村公路護路隊伍,讓清花灣路成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興業之路、幸福之路。
西渡鎮黨委書記溫松柏介紹,清花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核心區新橋老街是千年古鎮、百年商埠,自古為連通湖南、廣西的重要交通驛站。先天的文旅資源,加上清花灣路形成的優質交通資源,對片區項目拉動作用顯著,真正實現了農村公路建設與旅游、產業、文化的融合發展。特別是清花灣路貫穿的新橋、振興、豆陂、青里4個村,規劃建設“果蔬飄香”生態種植區、“漁米水鄉”特色生態種養區、“清花水灣”農旅休閑區、“紫藤秘境”生態康養區、“稻田綜合種養”試驗區和花卉苗木森林公園區5大功能板塊,力爭在全省形成“北有潯龍河、南有清花灣”的品牌效應,打造出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本。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