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開啟鄉村“智理”新模式

文/圖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瑞華 通訊員錢輝 唐玥
“全體村民請注意!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大家要做好個人防護。如有親人需從外地返回,請先報備......”5月19日,常寧市水口山鎮大漁村的“云喇叭”傳來陣陣“叮囑”。
走進村便民服務中心大廳,一塊智慧大屏引人注目。大屏幕上,疫情排查數據、智慧黨建、村務公開信息、道路實時監控畫面等一目了然。“我們村常住人口4200多人,其中1900多人在外打工,疫情期間對返鄉人員的管理難度不小。借助數字鄉村平臺,村里可以實時掌握在外人員的情況。”大漁村黨總支書記黎才衡介紹。
目前,該村安裝了200多個智能高清攝像頭和30多個“云喇叭”,覆蓋37個村民小組。除了宣傳疫情防控、防詐反詐、森林防火等知識外,還可實時掌握村里環境衛生、治安管理等情況,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數字”支撐。
村民劉芳友帶記者看了看家門口墻上的“云喇叭”和智能攝像頭,“以前村里的大喇叭離我家遠,發通知聽不到?,F在云喇叭安在家門口,聽得一清二楚。”劉芳友還拿出手機,展示智能攝像頭拍攝的實時畫面:“我和老伴在家帶孫子,兒子在廣東打工不放心,就申請安裝這個,他隨時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家里情況。”
“云喇叭”和智能攝像頭這“一響一攝”不僅讓村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也讓鄉村治理更加高效。當天,在羅橋鎮廟山村,村兩委干部正在電信公司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熟悉“數字鄉村”云信息平臺的操作。村黨支部書記陳國雄告訴記者,村里有不少山塘,孩子在塘邊玩水存在一定危險。由于山塘分散,如何有效管理一直是一件頭疼的事。“數字鄉村平臺進村后,我們在人口居住密集的水塘邊安裝了智能攝像頭,在智慧中心大屏上可以實時查看攝像頭拍攝的畫面。發現有孩子在池邊玩水,村干部可以用附近的云喇叭喊話,及時制止。”陳國雄說。
近年來,常寧市搶抓數字鄉村建設機遇,推動農村數字化治理,探索數字鄉村建設新思路,以大數據助推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新建的數字平臺實現了信息互通,提高了鄉村各項事務的辦事效率,實現了鄉村從“治理”到“智理”的轉變。目前,常寧全市已有200多個行政村建設了中國電信“數字鄉村”云信息平臺,以數字服務成就村民新生活,以數字鄉村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我要舉報